「明日的記憶」讀後感

2008121210:00

這是去年拍成電影的原著「明日的記憶」,以下是我的讀書心得:

 

書名:明日的記憶

作者:灰原浩

譯者:戴偉傑、劉錦秀

出版社:商周文化

 

這本書敘述一名剛滿50歲的廣告公司業務部長佐伯雅行,他在24歲女兒完成婚禮前,發現了自己得到阿茲海默症的歷程。佐伯在工作上受到年輕同事的競爭,所以隱瞞了自己的病情,寫了許多小紙條提醒自己注意,可是他仍然慢慢的忘記週遭的事:是否付過了錢、剛發生了什麼事、平常習慣走的路……到最後他甚至忘記了自己最親近的妻子、女兒。

看了這篇小說,似乎有點感同身受,反思到「記憶的價值」到底是什麼?是執著於不想放棄的依戀,還是需要永久留住的情感?

對於佐伯練習陶藝的過程是最令我印象深刻的,一般陶藝教室燒陶,是用電腦控制火力的電窯,可以很快的燒好成品,可是,木崎老師(佐伯的陶藝老師)只要有靈感創作的作品,就會帶往遠方的「豋窯」去燒,那是個需要大量薪柴做為燃料,且要有人日以繼夜的看著窯火的地方,為什麼要特地去「登窯」燒陶呢?木崎老師的說法是:「即使成果不理想,只要經歷過一次那種燒柴的感覺,將一生難忘!」書本的最後,佐伯終於再回去他27年前第一次學習燒窯的「日向窯」,可是豋窯跨了、老師也患了失憶症,兩人傻傻執著的用「野燒」的方式,意外成功燒製了給佐伯女兒的結婚禮物兩個茶碗,這段敘述的文字,每次看都很感動,舉出其中的幾句給大家:

「就算記憶消失了,我所過過的日子也不會消失;我失去的記憶,仍然會留在和我ㄧ起生活過的人們的腦海中。」

「老人(佐伯失憶的老師)好像和我(佐伯)一樣,無法明確區分現實和妄想,看來無法區分也是一種幸福。」

「我已經燒得很很厭煩了,像我這麼有本事的人,就算不燒也算完成了,我的大腦知道它們是陶瓷。」

遺忘是失去還是幸福呢? 佐伯週遭的環境,因為他的漸漸遺忘,工作上,有人同情他、有人趁機擠他下台;學習陶藝的老師,還趁機多收他學費;家人的全心協助支持,也成了他的負擔;而且他還必須面對身體的急速變化、還有幻想中,常蹦出說話的兩個自己……

在工作上,我覺得記憶還是必要的,否則會造成同事對自己的誤解、批評;記憶在生活上也是重要的功能,否則周遭會亂成一團,無法整理;但是在關係上,有時候,記憶的功能可能會是一種壓力,失憶了,反而是幸福。